一、中小客户为何钟情于新开商场
(一) 成本的高低
商场讲究门当户对, 定位中高档的百货商场类是不会选择一个二线品牌入住,当然即使此品牌通过层层关系介入,往后的日子不会好过,消费者不买账,商场也会百般刁难,所以对于中小型的商铺而言此成本太高,新开商场便成了要走的道路之一。对于新开商场而言,进店容易出店难,容易的根本在于成本低,商场为了笼络各品牌商,提供了各种优惠政策,如抵扣点,免租金,大店面,边厅等,对于商铺而言,同样是面包,先吃小的,再吃大的,而商场恰恰相反,各有各的算盘。所以选择新开商场,根本在于资金,核心在于品牌影响力,关键是管理团队。
(二)商场的扩大宣传
笔者于去年接触金华这家商场,招商时四处宣传已经招了优衣库、H&M等,再加上旁边有银泰,很多商家便勇敢入驻。但到营业时才发现童话里都是骗人的,优衣库变成了优衣川,H&M成了H&L……低劣的产品让原本的目标人群逐步远行,这是谁的原因?后期的糟糕的运营更是让客户心凉了半截,节假日无促销,低人气带来的是众商铺的撤柜,据商场某主管透露,该商场的老板重点发展的是餐饮业态,对于零售不太看重。所以对于品牌商和零售商来说在入驻前务必调研好其运作团队、入住品牌、市场定位等。
(三) 迎合需求
如今真正逛商场的人主要是哪些呢?为此笔者调研过杭州的万象城、天虹、城西银泰、解百等几大商场,发现除过解百的消费群体普遍年龄偏大外,其他商场的消费群体逐渐趋向于年轻化,如80后、90后年轻白领、学生、年轻夫妇等,消费群体的变化带来的是消费行为的改变。在如今,百货落寞,购物中心的兴盛印证着消费者习惯的变化,需求的不断扩大化使得店铺主不断倾向于这一趋势的选择,所以这种迎合需求也代表着一定的长期性,但在现有的商业环境下形态不具有优势,多业态的综合体增长过快,导致区域性的资源不断稀释,对商铺而言前期的盈利期存在风险。
二、新开商场的几大风险
(一)积累需要时间。人气、品牌、运作经验等需要在运营中不断积累,但积累的时间成本对于中小客户而言便是不断的投入,产出遥遥无期。
(二) 竞争壁垒。从波特的五力竞争模型来看,新进入者只能自己强吃蛋糕,而差异化是基础,所以同质化的结果带来的是销售的疲软,宁可选旧也不选新。
(三)个人色彩太强。正常情况下,每个商场都有各大业态的分布比例,但是若干商场比例的划分却是来自于强烈的个人意识。福建某宝龙广场的划分便是如此,轻百货重餐饮,所以做百货便是要谨慎了。
(四)新城市区域发展存在不平衡、不匹配、冒进等问题。
三、如何选择新开商场
笔者从去年开始至今,一直研究并实践于店铺的选址工作,接触的对象主要是百货和购物中心。在此和大家做一简单分享。
如何选择新开商场呢?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调研分析:
(一)从自身品牌角度来看,要研究了解自身产品的结构特征、运营模式,对于服装品牌来说,其品牌的业态模式、商业模式决定了它选择百货还是购物中心。简单来讲,要研究你产品的品类结构、毛利率,是否跑量等,毛利高的产品适合去百货,低利润能跑量的可以考虑购物中心。
(二)新开商场的背景调研,包括区位因素、交通、招商和运营团队,和政府的关系等。重点要看商场的运营团队,运营很大程度影响日后商场的走向。
(三)区域状况了解,包括城市规划、学校、居民区、交通便利性以及其他同等竞争对手分布情况。
(四)了解商场的动线分布、入驻品牌(关注竞品)、业态规划、消费群体。这四个缺一不可,动线体现其布局合理性和持续性,业态的规划是否具有可配合性,这个主要从自身的产品角度来分析。
(五)商场盈利期。
这是我很看重的一点,新开商场盈利期有长有短,要考虑自身的资金实力,大多数的新开商场日子不会好过,往往是第一批进去的是炮灰(优质商场除外),所以入住前要和商场沟通好,做好风险预估工作。